南存辉现任老婆照片 南存辉:人有时候是被环境和现实逼出来的
回想起这些年正泰的发展,我觉得民营企业要做好创新驱动、转型发展的文章很重要,也很不容易,最难的还是文化价值观的认同。当初我们温州这批创业股东,大部分都来自农村。随着企业发展,赚了点钱,出了点名,有了些积累,有些人或多或少地背上了成功的“包袱”。

收购企业怕不了解情况被人骗,投资搞技术创新,怕搞不出来有风险。不搞技术研发,不行;要搞研发创新,外行。找来“海归”一通演说,听得你云里雾里。做,肯定会冒风险;不做,只能等着被淘汰。
现在讲产业要转型升级。往哪转?我们选择了光伏产业。我认为新能源这个大方向没问题,但要用平常心去做。假如我们太贪心,觉得机会来了,看都没看清楚就大手笔把全部资产投进去,很可能血本无归。新技术、新产业的机遇很多,风险也很大,这时候要量入为出,万一你失败了也能扛得住。做产业不是做短期投机,一定要有长期打算,不断投入、不断探索,既要大胆创新,又要稳步向前。

做光伏,我们请了很多国外专家,反复论证了五六年,请进来搞了三五年,我们花了十几亿元做薄膜太阳能。“海归”们提了很多新技术、新思路,我们想,“技术路径上的事就听你们的吧”。没料到,民营企业对投资太阳能的热情太高,地方政府又积极鼓励,一下子把产能搞到很高,竞争异常激烈,后来硅原料的价格又一路下跌,全世界的光伏行业几乎都被颠覆了。
我们的薄膜技术也逐渐丧失了优势。于是,我们赶紧刹车调整,从光伏电池制造转型到建电站,进行盈利模式创新。现在,我们从原先的单纯“卖产品”向投资“建电站、收电费、卖服务”转变,实现了由先进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,成为全球首家光伏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。
不创新会被淘汰,创新太快也可能成为先烈。正泰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,要适度创新。
做企业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安全底线,我们身边有很多企业都倒在现金流上。不是他们的资产不够,而是把资产拿去贷款投房地产、投矿业,在资金政策宽裕,银根放松的时候搞“互保”,突破了负债底线。一旦行业不景气,政策有变化,企业就会出现问题。
现阶段,温州和全国一样,到了产业转型升级、经济爬坡换挡的时候。过去温州主要靠传统工业、靠加工贸易,现在传统产品哪里都能做,别处成本还更低,外贸又遇到国际经济形势不太好,很多企业都面临转型期的阵痛。关门也好,跑路也好,都是阵痛的表现,有个别的还以生命为代价,那就太痛了。时代走到了这个阶段,我们要反思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,完善破产制度,保护企业家资源非常紧迫和必要。